有人看了《庄子》,就认为庄子是书里描写的那样,是个吃米都得找人借的穷光蛋。认为他出身卑微,一生穷困潦倒,实际上并不是这样。那只是书里面写的寓言,不能把寓言当现实。


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?

庄子是楚国人,居住在楚国蒙地,蒙地就是今天的安徽蒙城县。庄子曾经的职业是做蒙地的漆园吏。有人说庄子是宋国人,这是毫无根据的结论。首先,宋国不是当时的学术中心,不具备产生圣人的文化土壤。其次,宋国的漆器根本不发达,没有产业的驱动,不可能产生庞大的原材料生产基地。

再次,宋国是商朝遗民,在周朝,宋人一直备受天下人讥讽,只有宋人不讥讽自己。庄子在书里,对宋人的讥讽十分辛辣,显然庄子不会是宋人。那时候如果要讲一个傻子的故事,通常开篇都是说,从前有个宋人。

以此三点来反观楚国,更能说明庄子是楚国人,而不是宋人。首先,楚国是当时的文化和学术中心。不仅产生了庄子这样的圣人,还产生了老子和屈原这样的大圣人。其次,楚国的漆器艺术和产业是当时最发达和繁荣的,所以才有很多的漆园。再次,庄子对楚国是充满褒扬之心的。庄子在逍遥游开篇就讲图南之志,这就是楚国文化所特有的对凤凰的崇拜。中原文化,更多的是崇拜龙。

对庄子的另一个误解是,认为漆园吏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。实际上,漆器是楚国的战略产业,是当时天下最名贵最高端的奢饰品。它既代表了当时艺术审美的巅峰,也是楚国皇家御用品,同时还是楚国出口的支柱产品。所以说,漆园吏非但不是无足轻重的小官,还是掌管楚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官员。

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职位,会让庄子来负责呢?因为庄子是楚国贵族,和楚国国君是亲戚。庄子是楚庄王的后人,庄子的姓氏,就来自楚庄王的谥号庄字。以祖上的谥号为姓氏,庄姓的源头就出自楚国。有人看了《庄子》,就认为庄子是书里描写的那样,是个吃米都得找人借的穷光蛋。认为他出身卑微,一生穷困潦倒,实际上并不是这样。那只是书里面写的寓言,不能把寓言当现实。

看到这里,是不是很多人觉得有些诧异,楚人不是蛮夷吗?怎么会成为当时的学术和文化中心呢?实际上,楚人非但不是蛮夷,还是三皇时期就根正苗红的中原华夏族人。华夏族是汉族在汉朝之前的称谓。商代夏之后,商人把楚人从中原驱逐了出去。还蔑称楚人是蛮夷。后来周代商,赶走了商人,楚人也是武王伐纣的盟友之一。立了功的楚人觉得,自己终于可以回归中原了。但是周人并没有把楚人封在中原,而是视楚人为蛮夷,怠慢了楚人。

周王室没有把楚人迁回中原,只给楚国封了一个子爵,这是当时所有诸侯国里面最低级的一个爵位,封地也只有五十平方公里,这就是楚国最开始的建国基础。后来楚国人一直奋发图强,就是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尊位。到了楚武王的时候,楚武王攻打随国。大家都很愤怒,因为依据周礼,不可攻伐无罪之国。楚武王之所以这么做,就是为了让周天子能够提高自己的爵位。但是周王室拒绝了楚国。愤怒的楚武王发出了震惊天下的一句话:“王不加位,我自尊耳。”

楚武王,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了王,这样楚和周成了并立的两个王朝。自立为王是楚国命运的一个大转折点。周王室内乱,王子朝奔楚,则是楚国文化和学术兴盛,并使楚国成为文化中心的重大的转折点。

综上可见,当年楚人南奔,保留下来了很多上古三皇时期的文化火种。从老庄的书里,可以看出来浓厚的三皇之学的底蕴。周朝官学的长期辐射和影响,使得楚国的文化学术逐步繁荣,老子做周王室史官,得以学习继承古圣之道。王子朝携带周室典籍奔楚后,楚国便成为当时的天下文化和学术中心。这便是老庄之道的源流和传承。